新闻资讯 News Center

心标系列: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(H-FABP)
2022-09-16

       

       心肌标志物是评估心肌损伤、诊断心肌梗死常用的实验室诊断项目。目前,在胸痛急性发作早期诊断心梗使用上,高敏肌钙蛋白是应用最广泛、敏感性最高的诊断项目,多个指南将其作为早期诊断最主要的指标使用。高敏肌钙蛋白早期诊断敏感性高、心肌特异性高,半衰期相对较长,也常常与其他心肌标志物联合应用。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(H-FABP)是一种新的心肌标志物,研究表明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(ACS)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好的价值。
 


 

图片

一、什么是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

图片

       脂肪酸结合蛋白(FABPs)是一组蛋白质,负责将脂肪酸和亲脂物质运输到细胞内外。FABPs具有多种组织特异型,如肝型、肠型、心型等。其中心型主要存在于心脏中,具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。当心肌缺血时,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会迅速释放到循环系统中。心肌梗死发生2~4小时后血液中H-FABP即可升高,4~8小时可达到峰值,一天左右恢复正常。

图片

二、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临床应用

图片

       早期诊断:H-FABP在心肌梗死发作后2小时即可出现升高,是非常优秀的早期诊断指标,其心肌特异性远高于肌红蛋白,因此,阳性结果提示心肌梗死的准确度更高。

       发现再梗:心肌梗死后肌钙蛋白I持续5~10天后恢复正常,H-FABP持续1天左右可恢复正常水平。当发生再梗死时,H-FABP再次升高呈阳性,比肌钙蛋白更易发现。

观察血管再通: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后,H-FABP峰值提前到3小时左右,降低到正常水平的时间也会提前,可以更早的提示溶栓治疗效果。

       评估再灌注损伤:组织器官缺血后,血液恢复供应可能发生缺血-再灌注损伤,冠状动脉一般缺血达15~45分钟即可能发生。如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(CCABG),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不可避免地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,导致心肌细胞功能障碍。通过H-FABP可评估再灌注损伤程度。如图显示了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(CCABG)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(OPCABG)前后H-FABP的水平变化,其体现了两种技术导致再灌注损伤的情况。


     

       ACS预后评估:心肌梗死发作后平均20天左右检测H-FABP,随访患者的预后,发现H-FABP高水平的患者,其复发再住院发生率即死亡率更高。

 

全因死亡

再入院

 

        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,极大程度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,其具有发病快、后遗症大、死亡率高等特点,定期筛查、早发现、早治疗,是当前预防和管理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,可改善不良事件发生,降低死亡率。而H-FABP是十分良好的心肌标志物,在心肌梗死的评估等方面作用非常重要。

 


参考文献:

【1】王建枝, 钱睿哲. 病理生理学[M]. 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18.

【2】WS/T 462-2015,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检测与临床应用[S].

【3】方继瀛.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血清H-FABP、IMA、CTnI变化的研究[D]. 河北大学, 2011.

【4】Matsumoto S , Nakatani D , Sakata Y , et al. Elevated Serum Heart-Type Fatty Acid-Binding Protein in the Convalescent Stage Predicts Long-Term Outcome in Patients Surviv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[J]. Circulation Journal, 2012, 77(4).

【5】Ye X D , He Y , Wang S , et al. Heart-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(H-FABP) as a biomarker for acute myocardial injury and long-term post-ischemic prognosis[J].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, 2018.

返回列表